我國農業發展中,人均耕地面積偏小,水資源虧缺嚴重,耕地面積進一步減少,生產成本上升,傳統農業面臨嚴峻挑戰。要加快農業結構調整,加快產業轉型升級,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、自動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、規?;?、集約化水平,實現農業持續高效發展,勢在必行。數字化農業是世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,是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。那么,數字化農業和智慧農業的區別在哪里?
數字化農業是以信息為農業生產要素,利用現代信息技術,直觀地表現農業對象、環境和整個過程,進行數字化設計、信息化管理的現代農業。數字化農業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農業各環節的有效融合,達到了合理利用農業資源、降低生產成本、改善生態環境、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的目的。
(1)農業互聯網從本質上講就是一套數字控制系統。一種以探頭、傳感器、照相機等設備為基礎的物物聯接的封閉系統??筛鶕_定的參數和模型,自動進行調節和操作。
(2)農業大數據是與農業因特網相對應的概念,它是一個數據系統,該系統收集、識別、識別數據,并通過參數、模型等建立數據庫,從而為生產操作和經營決策提供依據。
(3)精確農業是以農業硬件為基礎的執行系統和操作系統。以農機單機硬件為主,與探測設備等配套,從而實現無人駕駛等。
智能農業是農業中智慧經濟的具體形式,也是智慧經濟在農業中的具體體現。智能農業是智能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發展中國家來說,智能農業是消除貧困、獲得后發優勢、發展后來居上和趕超的主要途徑。
(1)利用傳感器實時在線監測作物生長環境。這些措施包括感知和收集空氣溫度、濕度、二氧化碳濃度、光照強度等信息,并將信息傳送到云平臺,然后通過手機了解作物的生長狀況。
(2)實現對農業設施的智能自動化遠程控制。在作物缺水缺肥的情況下,系統會對灌溉、施肥等進行預警提示,并及時完成相應的工作。
(3)通過安裝專用攝像機進行無線監控,還可以實現可視化管理,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。
智能農業是建立在數字農業基礎上的,它是一種理念性的、不像數字農業那么具體、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模式。智能農業具有更全面的功能,具有輔助農業宏觀管理的作用,信息采集的范圍更廣,不僅有地區數據,而且有全國、全球數據。
在產業層面上,智慧農業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變革,應用新的信息技術,融合管理技術的形態,不僅局限于自主設備、大數據、5G等,還需要有自己的商業模式創新和內部流程優化。智能農業=數字化農業+經營管理+商業模式創新+產業融合。而數字農業正是農業信息化和農業物聯網的綜合應用。
現代化的農業=智慧農業+經營管理+商業創新。與傳統農業相比,現代農業更好地利用了當今農業機械化、自動化生產線、無人機等工業設備,并輔以現代管理技術,具有自己的農企經營管理理念。